第四十四章 巧手去渍-《里世界修书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二指宽的竹片上下打着孔洞,用墨笔写着“海天在望,不尽依依”。

    似乎是某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回到祖屋,写下漂泊异乡时的思念之情。

    祖屋里有供香祈福之类的仪式,竹片上墨迹被熏得化开些许,有点模糊。

    “柳姨,用来书写的不是墨水吧?”

    “小洛师傅可真有眼力,这是从祖辈上传下来的颜料,漆黑如墨,带着点胶质,不容易褪色和被水浸化。”

    “没事,我用药水洗洗,幸亏不是根深蒂固的霉斑,如果是渗透到竹片里头的霉渍污损就比较难处理了。”

    短暂交流,洛书给出的总结很快得到柳姨认可,她又往杯里添上热茶,静静等待着。

    修复古籍和给人看病一样,讲究望闻问切,第一步肯定是仔细观察。

    比普通智能手机窄一些竹片在手中展现着自然的拱起弧度,可以看出这家人对于做竹简很有考究。

    据说祖屋里的竹片个头大小差不多,都是后山自己种的竹子,用传统手艺烘干。

    竹子表面有一层油质,过于光滑,很难书写,所以要用高温烘出水分,使得竹子由青转黄,这一步名为“杀青”。

    留取丹心照汗青的“汗青”也源于竹子烘干时发汗般流出水分,且青色褪去的过程。

    完成观察,没有难度太大的地方,洛书从包里拿出棉签和洗涤用的药水。

    其实想要把这些颜料化去不难,顽固程度和油漆没法比,柳姨真正不敢下手的原因是担心将笔迹也给抹去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个会者不难,难者不会的活。

    像卖油翁那样,手只要够稳,拿肥皂水也能把墨迹被烟熏化开的地方准确清理掉。

    洛书先用牙签轻轻在正确笔画的边角划定线条,以此为基准开始清理,不越分割线。

    改为棉签沾上药水迅速涂抹,手指以快速而精确的轨迹高频来回抖动,渐渐将晕开的多余染料消除,正常笔画不受半点影响。

    “哇…”柳姨想要惊呼又很快捂住嘴唇,担心影响洛书工作。

    八个字体中,最为麻烦的是“海”,中间两点位置有墨迹扩散,稍稍差池便会将原有的笔画抹除。

    虽说抹了也无伤大雅,重新沾颜料接笔写上去即可,可这毕竟是代代传承的祝福。

    好比说家里传下来的茶杯,不值钱,还能找到同一个厂子、同一个规格的替代品,可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对于委托人来说相去甚远。
    第(2/3)页